发布日期
2016年4月28日,由中国民主同盟新疆区委会科技工作委员会组织、中国民主同盟新疆区委会机关支部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支部参加的赴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考察调研顺利完成。民盟新疆区委会专职副主委尤江斌,民盟新疆区委会委员、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卫红等34位盟员参加本次调研。
始建于1976年的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是世界上唯一的亚洲荒漠植物亚区类型植物园。该园位于中国西北新疆吐鲁番盆地东南部的恰特喀勒乡西部沙荒地,是世界海拔最低的植物园。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及“全国野生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目前建成荒漠植物活体种质标本园、民族药用植物专类园、荒漠经济果木专类园、荒漠野生观赏植物专类园、荒漠珍稀濒危特有植物专类园、盐生荒漠植物专类园、柽柳植物专类园、沙拐枣属植物专类园、沙拐枣种质资源圃、准噶尔荒漠景观区和干旱区葡萄种质资源圃共11个专类园(区)。它充分展示了典型的干旱区地域特征和独特的温带荒漠植物区系特征的荒漠生态景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考察团一行首先考察了堪称地下长城的神奇引水工程-坎儿井,然后调研了南园野生荒漠植物园及北园经济果木园。还参观了植物园陈列室和吐鲁番博物馆。通过植物园副主任段士民高级工程师的认真讲解,使盟员们不仅对吐鲁番地区特有的地下引水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吐鲁番地区人文、历史和地质背景以及荒漠生态景观也有了更生动、深刻的认识。通过互动交流,使盟员们了解到该园为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以及干旱区城市防护绿地建设工程提供荒漠植物苗木上百万株、种子50多吨,对促进荒漠化防治、发展沙产业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运用该园引种筛选的优良固沙植物和成熟的生物、机械防沙治沙技术,成功完成了沙漠腹地绿地和沙漠公路全线防沙林体系建设。该园未来还将建设国际一流的干旱区生物种质资源保育与研究中心“新疆战略生物资源中心”,其中,乌鲁木齐种质资源保藏与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库),将建设世界最大的干旱区基因库,成为中国生物技术重大基础设施平台之一。
通过此次活动,考察团一行对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自1976年建园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赞叹不已,对科研人员克服种种困难、通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对我国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以及干旱区城市防护绿地建设工程等做出的贡献非常敬佩。(民盟新疆区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