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理论与执政党的文化建设

发布日期

        世界上还没有其它任何政党,能象中国共产党这样,在取得执政地位以后,三番五次地强化自己的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是社会主人的群众文化;强化执政党必须为人民服务,必须将人民群众看作是自己衣食父母的公仆文化。这既是执政党的政治素质要求,也是执政党的政党文化建设之根本。
        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集体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伟大成就,对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既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斗、付出巨大牺牲得来的,也是其建党之初就确立的先进政党文化历史发展之必然。
        中国共产党建党伊始,就明确自己的纲领是“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就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这与仅代表大官僚大资本家利益的国民党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反差。正是这一先进的政党文化,形成了以党内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反帝反封建的工农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工农群众为主体的大革命高潮。也正是这一先进的政党文化,在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大批共产党员被屠杀,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失败时,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两万多人,举行南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官僚资本统治的第一枪,在中国近代史上,诞生了真正能为人民去打天下的子弟兵--中国工农红军。也正是这一先进的政党文化,毛泽东在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之后,在自身力量还十分弱小之时,能自信地向全世界宣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对自身政党文化的自信,是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这一政党才能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最终胜利的自信。这之后,虽然经历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等历史事件,但由于这一先进政党文化的指引,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斗争中得到了空前壮大,成为决定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 
        1942年2月到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整风运动,其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延安整风的目的是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革命胜利的根本法宝,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七大通过的党章明确了毛泽东思想所代表群众路线在自己政党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的严重斗争。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愿望,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却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政策,妄图在中国维持他们的反动统治。这是两大政治集团,两种政党文化的对立。蒋介石试图通过军事手段,通过发动旨在消灭人民力量的内战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但经过3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蒋介石恐怕至死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共产党的武装越打越强,而自己几百万美式装备的军队却不堪一击。他输的不是军事,而是政党文化。由于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万万劳苦大众便是中国共产党的载舟之水,而对于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国民党,人民群众则是他们的覆舟之水。
        新中国的成立,开始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担负起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国家、新生活的重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消灭了剥削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所确立的政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政党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创新和发展。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依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实现了很大增长,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学技术特别是“两弹一星”为标志的国防尖端技术成果显著。这些成就为我国后来改革开放的起步准备了物质基础。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由于一系列的根本性转变,这次全会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在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奋斗目标和全面开创新局面的纲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此后,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论述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科学命题的理论展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这一科学命题的理论深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这一科学命题的理论提高。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江泽民总书记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在科学总结建党八十年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基于对党在新时期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建设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指出只要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便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政党文化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和实现自身使命规律的科学原理,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发展和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以及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夺取政权、掌握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政党文化内涵。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探索中,从中国国情出发,找到了依靠最广大的劳苦大众,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道路,确立了真正具有群众性的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正确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同时,把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推向了新的阶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党在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开拓了执政党文化建设的新境界。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已有80年历史的今天,为什么重提这一问题呢?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取得的。世界步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施展自己的执政水平提供了新的历史舞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体制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世界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在社会发展中取得了辉煌进步。但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会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变的态势。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对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新的考验和要求。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虽然决定了其政党文化的先进性。但是,先进性总是与时代的前进步伐息息相关的,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要求和特征。先进性对于执政党来说,不是一时一地的要求,而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要求。在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世界各个领域里发生的这些重大变化,各个国家、各个政党都在进行新的思考和调整。这一形势也给中国共产党如何在新的世界格局下葆有自身政党文化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第三,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在民主政治取代专制统治的现代政治发展趋势中,国家政治已经转变为政党政治。与政党政治相联系的政党文化,既增强了群众对政治的关切度和参与热情,又增强了群众的政治选择性。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党文化经过长期的斗争已经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同。在今天,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以先进的政党文化承担起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继续为人民群众信赖和拥戴,也对执政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考验。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着重回答了党在执政的条件下怎么样永远保持它的先进性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三个代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先进文化”是灵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宗旨。中国共产党只要真正做到深刻认识和敏锐地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制定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实现形式,真正切实地代表它们,便一定能在新世纪复杂实践中继续保持并发扬它的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成为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