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人到散文大家 ——记民盟新疆铁路支部主委、《新疆文艺界》常务副主编孤岛

发布日期

孤.jpg

从诗人到散文大家,是孤岛走过的路。

孤岛1983年在杭州大学(后与浙江大学合并)中文系上学时就开始诗歌创作,至今已历30多年。

从1984年启用“孤岛”这个笔名、1985年大学毕业那年发表第一首诗歌并带着行囊独自支边来新疆,也已30余年。

“我站着是一颗树∕躺下是一片土地”,这句出自他大学时代的诗句,如今仍然回荡在他的心里。所以,当他进新疆31年并通过个人奋斗成为全国知名散文家的今天,受北京某出版社之邀,编整《孤岛诗选》准备出版时,毅然将“我站着是一颗树∕躺下是一片土地”这句诗放在了封面上。那时什么?是一种“历经沧桑依然青青”(孤岛的诗《草原》)的初衷坚守,是一个诗人、作家对社会对大众对国家无私的大爱。

孤岛是一位理想主人诗人。他从诗起步,以诗立身,1984年就因横溢的诗才和无尘的品质,被隐居在杭州的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湖畔派诗人汪静之吸收为湖畔诗社社员,还被封为湖畔诗社“组织部长”……那时,湖畔诗社除了民国时期的汪静之、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四位湖畔诗社创始人,和不久后加入的魏金枝、谢旦如、楼适夷为第一代湖畔诗人外,共和国成立以后又陆续有了雁翼、冀坊、炼虹、董培伦等一大批中年诗人加盟,成为湖畔诗社第二代会员;到20世纪80年代,又有如我这般年龄、一大批二三十岁的大学生、大学老师被汪静之吸收为新社员,涌现出了湖畔诗社第三代会员。那时,80余岁高龄的汪静之,在杭州举办诗歌培训班,并给中央领导写信,让杭州西子湖有了新社址,在一个楼台水榭挂起了胡耀邦、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写的湖畔诗社牌匾……

其时,上海著名诗人、《萌芽》主编郑成义等人编辑出版《著名诗人推荐的青年诗萃》一书,让汪静之推选青年诗人的诗,他就推选了我的《你的名字》等两首诗入选。

那时,还发生了一件奇怪的是:孤岛的一首《我是台湾岛》的诗,被他的同学、杭州大学“晨钟诗社”副社长(社长是毛建一老师兼任,学校团委书记)抄袭到汪静之那儿去,想入选正在编辑的《湖畔诗选》,汪静之发现后非常生气,立即摘去了那人的湖畔诗社“宣传部长”的头衔。学校也要撤掉那位同学副社长职务,让孤岛接任,但孤岛的回复却不像一位愤世嫉俗的诗人,更像是一位佛人:一是自己不愿意担任晨钟诗社的副社长,二是希望从轻处理同学,不要免他的职,只批评教育,让那人向他道歉,并写保证书以后再不剽窃任何人的诗作或其它文学作品就行了。

之后,孤岛带着诗人的理想只身来到了新疆。之后,《诗歌报月刊》《中国西部文学》《绿洲》《萌芽》《星星诗刊》等不断出现孤岛的诗作。江南才子的灵气,西北粗犷的风,裹挟着激情的浪涛、思想的磷光和意境的幕景滚滚而来,像一匹狂飙不已的黑马,驰骋在新疆和内地诗坛。据新疆一位文学前辈说,那时,孤岛不仅名字孤傲,人也年轻、清高、孤傲。那时,他从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自愿支边到新疆时间不长,《杭州日报》和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对他的专题报道和连续报道,不断给他积聚着激情和力量。

作为一个才情喷薄的诗人,他歌道:“我是一株容易激动的树”、“刀杀害了水,水淹没了刀”;他咏道:“我是山∕不就是挡住了土丘林的视线∕不就是不愿让人骑∕不就是收藏千秋万代苦难的故事吗”(《山》);他吟道:“如果对黑夜举起白旗∕也绝非投降∕只表白自我的纯洁”。

大漠在他眼里是“一本书”,草原在他心里已凝结作一种“历经沧桑依然青青”的不朽精神,而沙漠埋着“英雄的叹息”。

在一个真正的诗人眼里,辽阔的新疆处处都是诗,都是激情,都是大美。

那时蛰居新疆(现已移居上海)、一直过着“半”隐居生活状态的著名诗人章德益读了孤岛的诗后,激动地写道:“读孤岛的诗是一种打击乐,一种生硬而锋利的节奏,一种源自心的律动而不求修饰的急切的倾吐,一种骨头与骨头之间铿然击撞的声音。”(《读孤岛的诗》,见《中国西部文学》1995年第6期),只在石河子“绿风诗会”上与孤岛匆匆见过一面的著名诗歌评论家、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给孤岛写了专文评论,从未谋过面的著名诗人、《诗刊》主编叶延滨,看到孤岛出版的诗集《雪和阳光》后,在受邀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子夜诗会”嘉宾时,与主持人开专题“赏析孤岛诗歌”。

正在他的诗歌蒸蒸日上,诗名越来越大,粉丝越来越多时,他却似乎一下子从诗坛隐遁了,消失了……等到重新露脸时,却突然变成了一个散文家。

1993年,中国作家协会新疆分会(即后来改名的新疆作协)在新疆文联大楼举办了“孤岛散文作品研讨会”,这是新疆作协继1988年“周涛散文研讨会”之后的第二次个人散文作品研讨会。那时,他才29岁。有人说,那是新疆作协成立以来第一次给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作家举办个人作品讨论会。而那时,孤岛甚至还不是新疆作协会员,研讨会开完后,主持会议的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协副主席陈柏中才知道其竟然还没有入会,让他“补办”了入会手续。这在全国文坛也是罕见的,这一罕见既显示着孤岛散文在新疆的散文实力——不到30岁的诗人孤岛,是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除周涛外新疆惟一一位在《散文》《美文》《散文选刊》《中国剪报》等全国知名散文报刊发表作品的新疆散文家,同时,又显示着当时新疆作协领导陈柏中、王嵘的大爱无界。

读孤岛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你就这样不置可否地踱在街头。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甚至也绝没有了现在。失去的终究要失去,包括欢娱、梦想和生命。一切的一切皆已不存在。我不知所以然地走在街头,让人群将我撞过来挤过去。”(《寻找朋友》)

他的荣获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的散文《人生秋语•秋声》这样写道:“秋天的气息,一种饱经沧桑的气息。唯有凭着所有的生命去感受去体验秋天的恬静和无为。秋不象夏天那样热情蓬勃,也还没有到该把自己关在小屋里的时候,秋天是无边无际的笼罩,也是无边无际地敞开的。在屋檐边,在水边,在丰收的田野上,你走到所有地方,都是一样的宁静淡然,一样的意味深长。”

孤岛的散文无处不是美、忧郁、激情和哲思,是诗的散文化,是人间真情的哗哗流淌,不做作,不媚俗,甚至没有多余的话,甚至不用什么修饰,更没有华丽的词藻。然而,他的散文是站在他诗歌肩膀上的,所以很快比他的诗引得了更多、更广泛的读者。许多人为之感动,有一些读者,可以大段大段甚至整篇地背诵孤岛的散文。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孤岛的散文又在《中国作家》《人民日报》《散文》《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国家地理》等大刊大报频频露面,被《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作家文摘》报等不断转载,被选入了《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选》《2009-2010年散文精品》《2010年中国散文精选》《人民日报2011年散文精选》《中国西部散文精选》《新疆60年文学作品大系》等等,出版了《新疆流浪记》《胡杨:大漠上的英雄树》《新疆瓜果文化》《啊,塔里木河》《孤岛散文选》等多本散文集,两次荣获了中国散文最高奖“冰心散文奖”,还获得了中国当代散文奖,首届、二届中国西部散文奖,应邀到广东、澳门、香港等地参加国际笔会和世界旅游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

那篇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的散文《胡杨:沙漠上的英雄树》,省刊发表后被《散文海外版》《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三家选刊先后转载,《散文海外版》主编甘以雯说:“它是全国写胡杨文章中最好的!”

《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主办的大报也不时地出现评论孤岛散文集的评论文章,著名作家余秋雨、贾平凹、陈建功、黄亚洲、周明、韩小惠等人都对孤岛的散文很欣赏。 你的散文文辞华美,沉郁忧伤,作家出版社编审韩星给孤岛的信中写道:有种悲天怜人的文人情怀在其中,很能打动人。

近年,因他的创作成就,孤岛不仅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被评上一级作家,还被选为新疆历史上第一位中国散文学会的理事,唯一一位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的副主席,同时还被选为中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理事、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作家书画院特聘书法家、研究员等等。

文章千古事。这三年孤岛很忙,一个人十分操办文联机关刊物《新疆文艺界》,给书画家写了许多艺术评论,业余时间,他一边为读者奉献美文,一边又提起诗笔写诗。他还应邀给《新疆日报》宝地副刊写了弘扬“国学”的随笔专栏“经典阅读”,应邀给自治区图书馆昆仑大讲坛讲座诸子百家系列:管子、老子、孔子、墨子、孙子……如今,他刚刚整理完30年来的诗歌创作总集《孤岛诗选》,又在一本完成生活随笔系列《养狗日记》,已写20多万字,他的哲学笔记散文也在一张一弛地创作进行中。

他说:“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一定是十分忙碌的。”

他又说:“从优秀到伟大,只有一步,但许多人一生都无法跨越。我想做一次努力,试着去实现这一巨大的跨越!” 

(民盟新疆区委会,撰稿:秋子,责编:民盟宣传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