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中科院新疆分院支部盟员 朱成刚: 立足科技领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为地方服务

发布日期

2019年底,民盟新疆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委、中科院新疆分院支部青年委员朱成刚副研究员接到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函件,被邀请就巴州人大关于《博斯腾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草案修改稿)条款的可行性及科学性进行论证并提供咨询,这是他立足科技领域,发挥专业优势,多次为南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服务的其中之一,也是践行科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得到地方肯定与认可的成功案例。

盟员朱成刚199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2006年不甘现状,毅然辞职待遇优厚的工作,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博连读攻读学位,在研究生期间,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等荣誉称号。2012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并通过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人才招聘答辩录用参加工作,现主要从事干旱区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等研究。朱成刚副研究员在工作中,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团队合作精神强。开拓进取,努力钻研,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新疆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并作为课题第一、二负责人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作为团队科研骨干主持与参加多项地方委托科技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2016年获得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2019年又获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集体奖。

朱成刚于201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自入盟以来,始终坚定政治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积极参与盟务各项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职能,多次就新疆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调研并认真撰写提案十余篇,其中参与撰写的《关于加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与保护的建议》、《关于加强塔里木河天然胡杨林病虫害防治与管理的建议》、《有效控制博斯腾湖流域水质污染》等提案分别获得国家领导人及自治区领导批示,在民盟新疆区委会2011-2013年度参政议政工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朱成刚副研究员立足区域特色与本职研究领域,先后承担了“塔里木河下游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需水量及重要生态工程专题研究”、“开都河源流区水土保持规划”、“开都-孔雀河流域一河一策方案编制”、“孔雀河生态输水及抢救胡杨林行动专题研究”、“开都-孔雀河流域河湖岸线规划”等地方委托项目,为南疆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服务与支撑。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与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方针下,朱成刚在不断学习并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工作,为“稳疆、兴疆和建设美丽新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