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圣母 作者 李生平

发布日期

(一)

四月的江南,一派春和景明。

又是一年春天。疫情散去后的春天,人们带着更多的希冀和渴望。

春风给大地带来春的讯息,仿佛观音菩萨手执柳枝和银瓶,由南到北点染着。人们的心头渐渐热起来了,仿佛早就想脱去身上的厚装,沐浴和煦阳光。心儿如嫩芽一样在枝头舞蹈。

新疆的乌市,树木的枝头柔软起来了,枝头叶儿萌芽。去吹吹春风吧!恰好收到贵州省盘州市举办“百名散文家,精彩盘州采风活动”的邀请函,我欣然前往。

站在地图前,从雄鸡华彩般的尾翼出发,乘机来到兰州,去看看黄河是从小的念想,况且有亲戚在兰州。

兰州没有那么干燥的空气,大概是黄河之水浸润的吧。嫩粉、粉红、粉白的杏花、蔷薇花竞相绽放。

春天,多么美好的季节啊。

李生平-作品配图 (3).jpg

我来到由甘肃雕刻家何鄂女士设计的雕塑作品——黄河母亲前。我沿着雕塑左转三圈,右转三圈,用手轻轻抚摸着黄河母亲的脚,我的手及手臂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微微的麻又带着温存的暖,像一股电流,迅速流遍我的全身。黄河母亲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么得美!散发出浓浓的、暖暖的母性之美与女性的秀丽、柔媚之美!

我用手轻轻地触摸母亲的脚,心底升起庄重、欢愉、感慨的复杂情绪。这种情绪震撼着我,难以言说。

我仔细打量着这幅雕塑:雕塑由赭红色花岗岩雕刻而成,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幼儿。母亲长发飘动,头部抬起,左手胳膊支撑着上身。母亲秀挺的鼻翼、周正的眉骨、明净的额头,配以飘逸的长发,整个面容美丽、端庄。嘴角微微漾着笑意,眼睛微眯着,温和地看着孩子。神态祥和、从容、自信。通体透出一种圣洁的光芒,这光芒仿佛被月光沐浴过,被牛乳洗过一般。在她的怀抱里,有一个小男孩在顽皮地游泳,赤身裸体,正抬头望着前方。那满满的安全感、幸福感从他弯弯的眉眼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嘟嘟的小嘴巴透出稚气和可爱。整个雕塑坐落在波涛之上,散发着暖暖的气息。春天般温暖又欣欣向荣的气息。太完美了!

我的心情仿佛也和这可爱的男孩儿一样,心中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我自然地把我的母亲和黄河母亲所赋予我的精神进行了心灵关照,大我与小我同样是相互关照的。

雕塑并不复杂,我甚至为雕塑有点小而略微感到有些遗憾,但精神能量与文化内涵却广大无边、温柔无比、能量无限。我也因此记住了这位何鄂女士,这位杰出的雕刻家。

站在栏杆处,听到自己深沉的呼吸。阳光并不刺目,我不由地微眯起眼睛,像农人站在田埂上看着金黄的麦浪。

我们来到兰州市黄河河道的中央。此时,黄河的水位很低,两边石块大范围裸露出来,河水铺展开来,平缓地奔流。对面是山,钢架桥——中山桥横跨黄河,连接两端。四月,风中还带着凉意。

李生平-作品配图 (1).jpg

我在一块平缓的石头上坐下来。终于,终于见到您了啊!黄河,我来到了你的腹地。愿意更长久的坐在这儿,感受你的气息,你的魂魄。我像个离开你很久的孩子,来到了母亲的脚下,所有的言语都化作脚下奔腾不息的河水。

今天,我见到的黄河是最温柔、最舒缓的样子。

从小在课本上学到的关于黄河的诗文,看到的黄河画卷以及听到的黄河歌曲,都是那么雄壮、强劲、辉煌、壮丽,气势磅礴!在所有的河流中,黄河是最具野性的,呈现阳刚之气。黄河怒吼,如千万只雄狮咆哮,撼天动地,景象何等壮观!令多少人为之心灵震撼。

忽然心头浮上来疑问:如此雄浑、强悍、激越、纵横决荡、大气磅礴的黄河,为什么用母亲这幅作品就能诠释的最好?最高呢?

滔滔不绝的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和河套平原)。裹挟着大量的黄色泥沙滚滚向前,“几”字形、“S”字形、“凸”字形、“凹”字形,弯弯曲曲,环绕着前进。一路奔腾,一路呼啸,一路狂歌,地势也没有阻挡住她前行的脚步。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四十四个市,一百三十八个县,最后汇入渤海。这是何等的雄心壮志!

黄河,黄河,您给中华民族熔铸了多少精、气、神!

我又想起了这首诗:

水的信念

九个太阳炙我

我飞升入空

以另一种形式存在

飘忽向东  飘忽向西

以千寻之眼搜寻海的故乡

驰八千里云步

以雨以雪以冰雹以雾霭

扑进你的怀抱

你以狂涛吻我

无穷的水分子里

有一颗海归的挚热之心

以三千尺之深冻我寒我

我以冰清玉洁的躯体傲寒

那颗晶莹透明的心

痴痴做着归海的梦

坚硬的岩石划伤我的肌肤

阻断我前行的脚步

我钻入大地深处

在深处奔流

在暗处浅吟低唱

向着大海的方向不断渗透!渗透!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太平洋沿岸诸岛,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西部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岛,海拔四千米,其中耸立的珠穆朗玛峰是地球的最高点。东面有黄土高原,北面有蒙内蒙古高原,南面有云贵高原,海拔一千米以上。海拔五百米以下的地形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和覆盖着绿色植被的丘陵。这块四周有高山、大海和广漠作为自然屏障的大地,落差巨大,地貌迥异,它就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的家园。早在石器时代,蓝田文明、半坡文明出现在黄河流域内。流域内出现农事活动,形成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四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三千多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诗句自然涌上心头。

母亲曾说“人不亲了土亲,土不亲了水亲”。黄河流程约5464公里。君在黄河头,我在黄河尾,共饮黄河水。中华儿女生于斯、长于斯、歌于斯、哭于斯。依依带水总关情,黄河之水,收纳了众多细流,他们婉转而行,一路上与其他水流不断相遇、融合,最终汇聚成洪流,滔滔滚滚,源远流长,一同奔向那无垠的海洋。

地势的壮举造就人文的伟大。华夏文明的主干,在黄河之畔,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英雄灿若星辰,辉映着这块广袤而神奇的中华大地。黄河之水像美丽的彩绸,将中华大地连接起来,使文化在更大范围内辐射、相融、相通,缔造和形成中华民族包容并蓄、多元统一、丰富悠久的文化。

我坐在大石头上,白云舒阔,大地清朗,眼前一片开阔。我注视着滚滚向前的黄河之水,屏心静气,黄河之水不舍昼夜,此时已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下面的路程还要经历急流、险滩、高山、峡谷、最终奔流入海。我久久地凝望着黄河,思绪变得悠远、空渺:

涛涛黄河,千回百转,纵横千里,飞流直下,永远向前。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历史洪流中,英雄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灿若星辰。这和黄河所体现的特征与精神是多么地关照和相互辉映!滔滔黄河犹如在中华大地上游走的龙,将中华大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这大地上生活的人们紧密联系起来,不分民族,不分语言,友好、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黄河啊,我是你的一滴水分子,随着你一起奔流。不论春夏秋冬,不论峭壁险滩,一路欢歌,奏唱生命的凯歌。

 (二)

我继续南下,直奔贵州盘州。

李生平-作品配图 (2).jpg

多彩贵州,金彩盘州,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吧!我心中充满疑问和好奇。北方多风,南方多雨。彼此相遇,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我确信,天时关照地势,地势造就人文。

在飞机上,我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飞机飞行于空中,有时穿行于云海,有时在白云之上。上面的白云净白得一尘不染。从陆地上看,白云则会有各种不同的颜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灰、青、红、黄、金等各种各样的颜色。俯瞰大地,山川、河流、梯田、房屋都笼罩在轻纱一样的雾霭中。轻纱在光的作用下呈现出似有若无的蓝,掺杂着淡淡的灰。多神奇呀!

飞机飞行空中,无所傍依,像是水中游走的鱼儿,而大地则变成了海底。到贵州、盘州这种感觉更加强烈。盘州就是海底世界!露出水面的海底世界。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不知怎么就想起了柳宗元的《小诗潭记》。

盘州是山的丛林,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山的底部相连,上部则各自独立,形状如圆锥体,星罗棋布,遍布在大地上。每个山包都是绿油油的,看不到一点裸露的肌肤,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女人的乳房。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时隐时现,像随风飘动的丝带,给群山增添了生趣,带给人无限遐想。弯弯曲曲的清泉从大山深处流出来,给群山增添一份灵气和仙气。清泉像乳汁一般,滋养着坐落有致的庄户人家。这一切都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中,朦朦胧胧,仿若仙境。

这就是海底世界啊!这种感觉不断在我心头重复着。我禁不住在百度搜寻:贵州盘州曾经是海洋吗?

在2.3亿年以前,盘州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火山爆发,众多海生爬行动物被永远封存在大地之下。如今,一块块被挖掘出的海生动物化石,奇特的地形地貌以及溶洞,无不印记着盘州沧海变桑田的历程。盘州还有更多埋藏于地底下的谜,古老的盘州还是一个精彩的海底世界。

如果把盘州的山比做女人的乳房,那么整个贵州大地就是胸部。一个女性的胸部,多彩贵州金彩盘州。贵州山水外在上更显示出一个女性灵秀、多姿的气质来,晶莹、剔透。怪不得她们会将银饰打造得那么精巧、玲珑,那么纷繁、绵密!

然而,更让我情思萦绕的是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以及那酷似人的头像、永远睡卧的娘娘山体。

一般的湿地是聚盆为底,地势较低。而娘娘山湿地公园的独特之处在于高原湿地,泥炭藓是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最显著的特色,它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存储达自身重量20至25倍的水分。她像一个巨大的蓄水库,为这里的人们提供水源。巍巍群山,气蒸云梦,泽福一方。六盘水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储存了那么多的水,对调节区域气候、保育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构起珠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一座座圆锥体的山峰在大地上铺展开来,一眼望不到边,像庞大的军营安营扎寨,想来古代打仗,此地为易守难攻之地。忽又想起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也是在云贵的山水之间。绿色层层叠叠,苍翠欲滴,又像是巨大的棋盘上众多的棋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在白云的投影下,在山体阴面、阳面的对照下,显得忽明忽暗,扑朔迷离。在水气云雾的萦绕下,显得苍苍茫茫,朦朦胧胧。“烟笼寒水月笼沙”,如梦似幻的意境,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渺渺的情思。

李生平-作品配图 (4).jpg

经年这么绿着,那山上肯定有很多中草药吧!“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知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我相信世代生活在此地的人们对花草树木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看着这扑入眼帘满山、满坡的绿,我又痴痴地想。人们生活在山里,生活在云中,生活在雨中,也被沁润得郁郁葱葱。隔山对唱,近在咫尺。而要相聚,却是跋山涉水,披一路风尘。

这和北方一望无际的戈壁,黛青色的群山,经年积雪覆盖的天山,有着多么不同的景致!

北方飞沙走石,骄阳似火,长风浩荡。似乎茫茫戈壁上的石头都能晒出油。白亮亮、黄灿灿的光芒亮你的眼,让你带股豪气。南方层林叠翠,云环水绕。画角眉廊,烟柳人家。一切朦朦胧胧,意犹未尽,因水而带股仙气。

我确信天地有爱,万物有情。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物的前因后果在时空的长河中都能找到答案。我似乎隐隐明白了盘州的山为什么叫娘娘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什么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根、发芽。守着这里的山水,守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那位仰卧的睡美人也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永远的牵挂。我相信自然的造化和神秀给人的精神慰藉是恒久的,是有非凡力量的。而这里正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的发源地。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辟了新道路。

是谁?孕育了这里人们的大胸怀,大气魄,大格局呢……

我久久地凝望着那位睡美人,她仰卧的姿势是那么美!下巴和脖颈画出优美的弧度,似乎透露着一份执着,一份坚韧。俏丽的鼻子是那座山的最高峰,显出女性的神韵。眼睛似闭微闭,额头平缓开阔。若换个角度,立起来看,则五官轮廓明显、精致,无疑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子。整个头部被绿色覆盖着,有时被阳光照射着,有时被雾气笼罩着,显示出深浅不同的绿色来。在蓝天的大背景下,在群山的映衬下,显得庄严、大气。关于她的美丽传说已经有好几个版本,终年坚守在这里,以慈悲为怀的佛心,流露出淡淡的忧戚,像一位母亲永远的情愫……

忽又想起天山的博格达峰,每天清晨眺望博格达峰,看得久了,竟也像一尊睡佛,五官棱角分明,充满男性的坚毅和刚强。每天太阳从他的头顶边升起,而他的额头总萦绕着金色的祥云。

看山如佛。他们如张掖的睡佛一样,让我们的心如玉一样静静地沉静下来。

守着你的梦,守着你的醒,守着你的眠。盘州人民守护着娘娘山,把这个梦深深根植在自己的心里。

“娘娘山这块土地养育了我,虽外出闯荡几十年,但我的根系娘娘山,我这把年纪该总结了,也该回家了,这也许就是乡愁吧!我母亲2005年64岁突发脑溢血去逝,刚出头的日子老人没有享受几天就走了,我内心万分痛苦悲哀,同时也改变了我对人生观的认知。我想通了:钱乃身外之物,能为乡亲百姓做点事是开心的,是有意义的,这也是我一生价值的体现吧!”

“因娘娘山投入太大,我的小家变穷了,可大家却变富了,但我依然无怨无悔,并坚持探索寻求娘娘山如何发展的新活路。我虽苦:但还是开心快乐的生活着,因为我得到了领导及百姓的认可,我只有无限努力工作,才能让娘娘山百姓真正实现小康梦……”

这位农村“三变”改革的开创者,这位带领乡亲致富的领头羊陶正学正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的梦想。娘娘山让他找到了根。

贵州省书画家邓春源先生正挥毫泼墨:大地圣母。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要找寻的答案吗?这四个字犹如发光体,激荡着我的心扉。黄河、母亲、六盘水、娘娘山,大地圣母……我心里不断念叨着这几个字。

六盘水娘娘山聚集了那么多的水,滋养着这里的人们,有情、有义。篝火旁奔放的舞蹈,热烈而多情的歌曲,高亢而清爽的歌喉,无不展示着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孕育着许多美丽的传奇。

至此,因水,一切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水,养育了我们。黄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象征着母亲。她的地理奇观造就了中华多元、复杂的中华文明。黄河外象是气势磅礴、纵横千里,雄伟壮观的,但她的内质是柔软的、包容的、海纳百川的。娘娘山外象是葱绿的、柔美的、多姿的,但她的内在却是巍峨的、雄壮的、大气的。这两者都因水达到阴阳合一,雌雄同体,并同大地以母性的拳拳爱子之心和护犊深情怀达到完美的精神内涵和境界。

史学大家许倬云老先生代表作《万古江河》中描述:中国文化真正值得引以为荣处,乃在于有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

上善若水。中国文化早已对水的哲思和精神内涵领悟达到了精微深妙的境界。水的至善、至尚的品质以及水的生命密码不断启迪着我们。二〇一九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黄河治理的新蓝图就此拉开。

感恩水、珍惜水、保护水。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黄河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华夏子孙因黄河而热血沸腾。我们对着娘娘山喊一声“娘”,都是我们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




作者简介

李生平,笔名晟萍,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新疆文化委员会委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作协副主席,西部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倾听风的低吟》。作品见于《中国财经报》《西部》《绿风》《绿洲》《西部散文选刊》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