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今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至此重要时刻,让我们中华儿女回顾一下历史,是很有必要和极具意义的。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3次伟大历史转折中的第1次转折(第2次是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第3次是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先后领导这3次伟大历史转折的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就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三位标志性历史伟人。
众所周知,推翻2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造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及其创立的中国同盟会发动和领导的。把封建专制统治赖以存在的皇帝拉下马,从而开创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和思想意识民主化的起点(从此以后,无论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还是张勋复辟清室,都是短命而不可能得逞的。在创建共和制度方面,孙中山是超越同时代的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保皇派的。)这是辛亥革命和孙中山最大的历史功绩和贡献。
孙中山本人乃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华侨,在他近60年的一生中(1866——1925),有二分之一的时间(近30年)是在国外侨居度过的。他先生侨居美国、英伦和东南亚各地共20年,他12次踏上日本国土,累计侨居日本近10年。他于1894年在夏威夷擅香山联合当地20多位反清华侨,创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1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最早发出了振兴中华的伟大号召。兴中会279名创始会员中,华侨占78%。
1905年,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部后,联合国内两湖地区(湖南、湖北)黄兴、宋教仁为首的华兴会和江浙、上海地区蔡元培、章太炎、陶成章为首的光复会,在日本东京创建以留日中国学生为骨干(如广东的廖仲凯、胡汉民、汪精卫,广西的马君武,湖南的蔡锷,湖北的居正、董必武,河北的李大钊,安徽的徐锡麟、陈独秀,浙江的秋瑾,陕西的于佑仁,山西的阎锡山、商震,福建的林森、陈仪,江苏的柳亚子、叶楚伧,四川的吴玉章、张群,贵州的何应钦,云南的唐继尧等等)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明确政纲和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随后不久,东南亚、北美、欧陆和大洋洲澳大利亚等地都先后在华侨中组建了同盟会支部。诚如老同盟会会员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所说:“凡有华侨之地,几莫不有同盟会会员。”从1895年起至1911年为止,兴中会和同盟会先后改动和领导的十余次反清武装起义,华侨都是骨干力量,著名的广州黄花岗72烈士中,华侨敢死队员就占29位。
此外,各地华侨为支援辛亥革命,纷纷慷慨解囊,踊跃捐款,仅南洋(即今东南亚)华侨于1911年武昌起义时就捐资6百万银元(当时1银元可购大米150市斤),支持新生的革命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诚如孙中山名言:“华侨是革命之母。”亦如董必武所说:“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
如今,广大爱国华侨华人一如既往,在祖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作出了并将继续作出重大贡献,这是他们对辛亥革命的最好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