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继往开来好接力

发布日期

―――纪念5.1口号发布65周年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今日的辉煌,是昨天的历史奠基,“五一”劳动节口号发表65周年依然激励着各民族党派的有识之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美好的中国梦,积极的献言献策,身体力行的做着努力。
        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中国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全国政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生活的历史重任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要建设新中国、新社会,迅速涤荡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有组织、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建设工作,必须广泛调动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起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它号召:“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全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和其他爱国分子,巩固与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极大地鼓舞了艰苦斗争中的各民主党派。在民革主席李济深和民盟主席沈钧儒的带动下,5月5日,中国民主促进会的马叙伦、王绍鏊,中国致公党的陈其尤,中国农工党的彭泽民,中国人民救国会的李章达,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的蔡廷锴,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的谭平山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等12名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从6月份起,在民盟中央的倡议下,以香港为中心开展了一场新政协运动,纷纷举行讨论会、座谈会,撰写文章,贡献意见,研究办法,草拟各种方案,在当时,形成了一个为召开新政协献计献策的热潮。在讨论新政协的活动中,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增强了团结,提高了政治觉悟,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认真参与人民政协的筹备工作。
        1949年9月21日至29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了代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国号、国都、纪年、国歌、国旗,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历史赋予人民政协的重大使命。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源于1948年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的倡议,“五一口号”对于中国的政治格局是一次关键的转折。中国民主同盟作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亲密战友,积极主动响应“五一口号”,为人民政协的顺利召开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重温这段历史,民盟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情怀依然令人热血沸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他们共同参与了新中国的缔造。可以说,民主的信念吹响了“五一口号”,在民主的号召下,民盟紧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坚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信心,最终形成了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的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紧密关系。
        “五一口号”发布65来,我国多党合作事业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成功之路,其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高潮也有低谷,有经验也有教训。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不断探索不断前进过程中,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和提高。回顾这几十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五一口号”所提出的政治协商、民主联合的主张,在维护国家政局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