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博湖生态梦 促美丽中国梦

发布日期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时对“中国梦”这个概念进行的第一次明确阐释。2013年3月17日,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时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3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说:“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以上都说明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美丽中国”概念是新的,其理念却并不完全陌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顺延。中共十五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生态环境建设不应该仅仅是口号,而是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大到国家和地区小到江河湖泊都付诸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行动。只有实际行动,才能圆我们美丽的中国梦。例如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北边缘的博斯腾湖流域。虽然博斯腾湖流域总面积只有7.7×104km2,占新疆面积的比例非常小,占全国国土面积的比例更是微不足道。但是,博斯腾湖流域是由区域生态系统、绿洲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及荒漠生态系统等构成复杂生态系统。博斯腾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源头,与开都河、孔雀河等共同构成博斯腾湖流域。开都河是博斯腾湖流域的主要水源地,主要由高山区冰雪融水、中山带的降水构成,流经焉耆盆地,最后注入博斯腾湖。博斯腾湖作为开都河的尾闾,是巴州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储存库,不但具有调节河川径流、防洪减灾、拦截陆源污染、净化水质的重要功能,而且湖内有全国最大的野生睡莲群,198种鸟类在此栖息、繁殖,其生态区位优势也非常重要。博斯腾湖更被誉为巴州人民的“母亲湖”。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承担流域下游生产生活的水源供给。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博斯腾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才能圆我们的博湖生态梦,才能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一、博斯腾湖流域现状
        博斯腾湖流域生态地理环境可分为五大区,即天山垂直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区、焉耆盆地绿洲、湖泊生态环境区、孔雀河荒漠绿洲生态环境景观区及极端干旱荒漠区,各生态环境区独具特征。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开发过程中,博斯腾湖流域在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大强度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作用下,其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土地生产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绿洲小气候得以改善、资源环境的人口容量得到增加的同时,流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亦日益突出,上游山区草场退化,水源涵养区受到破坏;中游绿洲土壤盐渍化加重,湖泊水污染严重,湖泊水位下降剧烈,2003-2012年的10年间,博斯腾湖水位呈急剧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1049.39m(过去20年最高水位)下降到2006年的1046.62m,2011年进一步下降至1045.61m, 2012年12月已下降到1045.05 m,截至2013年7月下降到2045•02 m ,逼近博斯腾湖东西泵站的最低运行水位(1045m)若继续下降,博斯腾湖将无法保障向孔雀河供水,库尔勒市、尉犁县及农二师部分团场约238.3万亩耕地也无法得到灌溉,孔雀河也将可能出现断流,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近百人的生产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情况非常严峻;下游地区以天然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严重受损,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胡杨林为主体的荒漠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过程加剧发展,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
        针对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从保护博斯腾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博斯腾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博斯腾湖流域永续发展,给当地居民及其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角度出发。我们在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帮助管理者了解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问题所在,更重要的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促进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以期实现博斯腾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圆梦思路
       由于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工业快速发展,灌溉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都快速增加,尤其是灌溉用水量所占份额最大,极大地挤占了生态用水,博斯腾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协调好生态用水和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水在荒漠绿洲中的核心作用,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博湖。
       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出发,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博斯腾湖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要从水资源优化配置出发,坚持适度原则。在水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要遵循公平性、有效性、优先性和可持续性四个原则。
        1、公平性原则
        为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国家自然资源配置首先要遵循公平的原则。水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不能首先考虑效益准则,而是必须满足不同区域间、不同社会各阶层和集团间的生存条件。要协调好博斯腾湖流域上下游之间,农业、工业、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关系。
        2、有效性原则
       水资源的有效性原则是基于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行为中的商品属性确定的。以保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用水部门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高为目标,这是水资源配置的基础。
        3、优先性原则
        在各类用水中,生活用水优先分配,其次是生态环境用水,最后为生产用水。要在保障人民生活、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在博斯腾湖流域水资源配置中,要优先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水,其次要保障生态用水,防止灌溉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用水。
       4、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也可以理解为资源分配公平性原则,它是以研究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消耗的资源总量与后代能获得的资源量相比的合理性。博斯腾湖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圆梦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凸显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我国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广大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博斯腾湖流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崭新思考、具体行动和创新实践。结合博斯腾湖流域特殊的情况,博斯腾湖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合理分配水资源、保护湿地及湿地植被、优化水质三个方面入手。
       合理分配水资源,保持绿洲适宜规模,促进绿洲稳定。水是绿洲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干旱区绿洲稳定性与水密切相关。现代经济意义上的绿洲是指在荒漠中自然形成或人类通过引水灌溉形成的农牧业最发达的地方,集中了干旱区主要的经济生产与社会活动,同时,也是干旱区最敏感的部分。在自然状况下,绿洲与荒漠处于动态平衡,有水便为绿洲,无水便为荒漠。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绿洲农业经济极为发达,绿洲面积虽仅占我国干旱区面积的3%-5%,却集中了该区域90%以上的人口与95%以上的社会财富。因此,绿洲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社会稳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博斯腾湖流域有两大绿洲:焉耆盆地绿洲、孔雀河绿洲。为了保持博斯腾湖流域绿洲稳定,必须协调好生态用水与绿洲用水的关系,保持绿洲与荒漠的动态平衡。
        保护湿地和湿地植被,充分利用湿地植被的生态调节功能。芦苇是湿地型植被,适宜在沼泽、湖滨地区生长,在矿化度较高的水中也能正常生长。芦苇具有防风、调节湿度、净化空气等作用,对区域性环境改善、生态平衡、气候调节都具有明显的作用。保护和改善博斯腾湖环境,恢复芦苇资源,首先要确立环湖生态环境保护带,使大部分农田排水得到有效处理,加快黄水沟废水育苇恢复工程进程。利用排水沟末端的扬排泵站抽取农田排出的水灌溉湖滨沼泽芦苇,实行人工育苇,利用生物净水作用减少入湖盐量,促进博斯腾湖水质淡化。为了改善博斯腾湖环境,急需加强芦苇生产及管理,改过去的掠夺式滥割为人工管护、合理开发利用。
        优化水质,建设美丽博湖。博斯腾湖作为焉耆盆地的最低洼部位,接纳了焉耆灌区的大部分灌溉排水和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且,这些农田排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大多未经处理而直接进入博斯腾湖水体,严重影响了水环境质量。为了防止受污染水体直接排入博斯腾湖流域,需要使用一些污水处理技术,如氧化塘技术,污水先处理再排放。另一方面,博斯腾湖本来是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但由于湖水水量减少和农田排水,博斯腾湖矿化度大幅升高,博斯腾湖变成微咸水湖,水质下降。为了降低博湖的矿化度,优化水质,一方面要保持一定的湖水位,同时也要加大博斯腾湖的水循环。
        总之,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建立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圆美丽博湖梦。就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博斯腾湖流域当地实际情况,从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子孙后代的立场出发,为人民谋福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