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哈萨克族的传统美德
1、尊老爱幼。哈萨克族自古就有敬老、爱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哈萨克族每个成员都尊敬老人,年轻人见到老年人得主动打招呼问候,进门、走路都要让老人走在前面,吃饭、喝茶、娱乐活动时都要让老人坐上席,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美食佳肴让给老人吃。哈萨克人认为老年人和长辈是有着大智大慧的人,他们的生活经验丰富,应该受到尊重。家里或部落中有什么大小事宜都要请老年人出面调解、商量操办。在哈萨克族中尊敬老人的人受到尊重和称赞;反之则会受到谴责,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不懂礼貌的人,甚至会受到惩罚。
哈萨克族有敬老的传统,也有爱幼的习俗,他们对小孩十分爱护,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必须先给小孩吃。同时,还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他们教育孩子要尊重老人,尊敬长辈。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要关心他人,友好相处。
2、热情待客、相互济助。哈萨克族以畜牧业为生,他们长期游牧于深山老林或荒漠草原,经常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野兽作斗争,这种环境也造成了哈萨克族强悍、纯朴友善、团结互助的性格。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以热情好客而闻名,无论是否相识,无论你是哪个民族,只要你来到哈萨克毡房,主人都会热情地接待。哈萨克族被誉为是“没有乞丐的民族”,“只要沿途有哈萨克,你那怕走一年,也不用带一粒粮一分钱。”
哈萨克人民中间盛行一种从古代民族社会流传下来的相互济助的习俗。按照这一习俗,如有人遭受水灾、火灾、雪灾等自然灾害或者患病或者牲畜遭到重大损失而生活困难时,附近的牧民都会纷纷前来,或送粮食,或送衣服,或送牲畜,或捐财物,帮助其渡过难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不伸出援助之手,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蔑视。同样,受灾或有困难的家庭如不接受他人的帮助,便会视其为破坏礼俗的人。哈萨克族相互济助表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转场时或哪家缺乏劳动力时,本部落或同村的人都会来相互支援。每户人家都有帮助别人的义务,同时也有请人家帮助的权利。各家有什么事,大家都会主动出来相互帮助。
3、遵守伊斯兰教教义,履行穆斯林的义务。伊斯兰教在8世纪传入哈萨克草原,到13—14世纪才在哈萨克地区广泛传播,哈萨克各部落才逐渐接受并信仰了伊斯兰教。现在哈萨克族的礼仪、礼俗及许多禁忌都与伊斯兰教信仰有关。他们遵守国家的宗教政策,高举爱国、和平、团结的旗帜,大力弘扬和谐、宽容,中道的伊斯兰主张,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反对非法的宗教活动,为促进新疆的团结、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4、亲近大自然的民族。哈萨克族反感破坏自然,格外关注生态平衡,认为人类是大自然怀抱中的一员,任何毁坏森林、破坏绿洲、纵火放火的行为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5、优生优育。哈萨克族严禁在七代以内甚至一个部落以内男女结婚,如有人违反这一传统规矩,认为是民族的耻辱,是很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哈萨克族要求子女要牢记自己的祖先,要求他们要牢记自己七代父辈。
6、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哈萨克族历来就重视发展教育,男孩、女孩同样得到受教育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文化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校教育在居住区域普及,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一大批哈萨克干部和专家人才成长起来,在新疆经济、科技、文化、医药、体育等方面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7、能歌善舞,诗歌相伴。哈萨克族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学反映了大草原的粗犷豪放以及哈萨克人民豪放大度的民族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的民族文学素以素材丰富、内容深刻、艺术性强而著称。从婴儿降生到走完人生道路的最后一刻,哈萨克人始终离不开歌声。能说会道的艺术创作是哈萨克人的拿手好戏。其中“阿肯弹唱”作为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一直是哈萨克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8、爱国爱疆,维护民族团结。长期以来,哈萨克族人民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阿布赉是哈萨克族历史上功勋卓著的英雄人物,曾在18世纪团结哈萨克人民,英勇无畏的抗击沙俄侵略者,不为一切利诱、威胁所动摇,保卫了哈萨克汗国的土地,保卫了中国神圣的边疆。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牧民守边员满怀爱疆的热情,克服种种困难,常年守护着祖国的西北边疆。其中,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哈萨克族村民斯拉木、马合沙提父子就是千千万万名守边员中的优秀代表。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浓厚的爱国爱疆,团结奉献的可贵精神。
哈萨克族群众提倡忠诚友爱,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大度宽容,无论是与本民族还是与其它民族(汉族、维吾尔族)都能珍惜和谐相处,为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作出了重要贡献。
弘扬传统 促进团结
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民族传统美德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它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振奋民族精神,协调社会秩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建议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一步发掘、整理新疆各民族(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等)的传统美德,各民族相互学习,必将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继续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要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深入宣传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真正实现民族平等、民族的大团结。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精神,各民族紧密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和严厉打击一切分裂破坏活动。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实现民族团结、长治久安,推动新疆的跨跃式发展。
3、各宣传部门、各媒体要继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扬各民族的传统美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以大量生动活泼的鲜活事例来感染民众,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亲如一家,大家来共同维护和发展新疆的民族大团结。
4、教育部门要加大民族团结的教育,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三个相互离不开”思想的教育。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实行民汉学生混合居住,使这些学生在青少年时代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将来为共同建设美好的新疆而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相信新疆的明天定将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