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一、历史沿革
新疆在解放前没有民盟组织,也没有盟员。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后,在大批支援新疆建设,当时留在乌鲁木齐的知识分子中,有一些盟员同志,他们都是解放前后在内地加入民盟的,现在这些老盟员中有的已经离退休回内地,有的已经去世了。据我的记忆,解放前加入民盟的有新疆大学的王堡教授;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凌云主任医师;五十年代加入民盟的有新疆大学的徐思益教授;新疆农业大学的张文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的吴卫杰教授;还有我。为组织这些盟员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根据民盟中央的指示精神,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批准,于1955年10月成立了民盟在自治区的第一个基层组织“民盟新疆八一农学院小组”,小组共有盟员7人,直属民盟甘肃省委的领导。根据1951年中央统战部“暂不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成员”、“不公开活动”的指示,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组织盟员学习政治,交流思想和工作经验。1956年8月,由小组长朱楚屏同志代表民盟八一农学院小组出席了民盟甘肃省第一次代表大会。
为了把在新疆工作的盟员组织起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在自治区党委和民盟中央及民盟甘肃省委的帮助下,1956年10月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批准,成立了“民盟乌鲁木齐市支部”,时任新疆医学院附属卫校校长的徐天一同志任主委,时任商业厅某处处长的马鸿烈同志任副主委,新疆八一农学院讲师朱楚屏同志任组宣委员,当时的专职干部是王芝兰同志,支部办公地点设在自治区工商联(现在自治区政协隔壁)。支部仍直属民盟甘肃省委领导。下设3个小组,即八农小组、医学院小组、机关小组。支部成立之初,只负责与在乌鲁木齐市工作的盟员联系,在乌鲁木齐市以外地方工作的盟员仍由民盟中央直接联系。从1963年起,为理顺组织机构的关系,经民盟中央与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协商,新疆乌鲁木齐市以外的盟员划归乌鲁木齐市支部领导。1958年支部改选,梁达新任主委,梁达新病逝后由马梅荪接任主委。
1960年11月,民盟中央决定将新疆地区盟员档案及组织关系转往民盟中央,由民盟中央直接领导新疆地区的盟务活动。
1956年至1966年“文革”前的十年中,因为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情况和内地不同,有其特殊性,所以不对外发展组织,只在内部组织盟员学习。乌鲁木齐市支部在民盟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组织盟员结合实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努力提高盟员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积极性,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接受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为新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维护新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57年,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支部的三位主要负责人被错误的划为右派,加之外界缺乏对民盟的了解,这严重的伤害了盟员的感情和积极性,影响了支部声誉和工作,当时也有盟员表示要退盟,经过谈心沟通最终还是没有退。
1966—1976年“文革”十年间,支部同全国各地的民盟组织一样被迫停止了一切活动,新疆当然也不例外。
1978年,在粉碎“四人帮”后第二年,支部与民盟中央取得联系,因当时全国各地盟组织基本没有恢复活动,支部暂时处于等待状态。
1979年10月、1981年1月,支部分别派代表参加了民盟全国第四次代表大会和民盟中央召开的全国工作会议。
1981年2月,召开了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盟员大会,传达民盟四大和全国工作会议精神。这次会议后,在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下,支部正式恢复了活动,并开始筹备建立民盟自治区级地方组织的工作。
1982年2月经民盟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协商批准,在民盟乌鲁木齐市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民主同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民盟在新疆的六个民主党派中第一个建立了自治区级委员会。
1982年2月22日—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盟员大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当时新疆共有盟员55人,实际到会43人,民盟中央副主席费孝通、组织部部长林亨元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阿不冬•尼牙孜,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阿不力孜•木合买提出席开幕式并致贺词,自治区副主席韩有文、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兼民委主任买买提明•托乎提、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南乾道到会祝贺,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在闭幕大会上讲话。民盟甘肃省委、民盟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派代表出席会议并致贺词。民革乌鲁木齐市支部、民建乌鲁木齐市小组、九三学社等兄弟党派也派代表到会祝贺。应邀出席会议的单位还有: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医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工学院、自治区工商联等。
大会议程:由马梅荪作民盟乌鲁木齐市支部工作报告;学习讨论民盟中央四届中常会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自治区政协四届四次常委会工作报告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5人组成的第一届民盟新疆区委会,马梅荪任主任委员,张梵、徐百汇、徐思益任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由徐思益兼任,任命祝景枝为组织部部长,叶运生为宣传部部长,马鸿烈任副秘书长。本届委员会没有设常委会,由上述同志参加主委办公会议代行常委职能。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民明新疆区委会从此正式走上新疆政治及经济建设的舞台,发挥着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
费老带来了著名艺术家刘德海,盛中国等同志,可惜当时我们自己没有力量组织演出,由文化厅组织在人民剧场演出两场,轰动了乌市。民盟新疆区委会的成立是新疆民盟的一个转折点,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除了继续组织盟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外,首要的工作是要协助党组织落实政策,从民盟来说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由于当时法律不建全,而执行政策的随意性较大,所以落实政策工作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副主委徐百汇(新疆制药厂总工程师)是全国人大代表,已70多岁,我们尊称他为徐老,他不辞辛苦,奔走有关单位协助党组织落实知识分子各项政策,深得盟员的爱戴。其次是建立工作机制。区委会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社会服务部。陆续调进一些专职干部开展工作,第三是发展新盟员,建立基层组织,民盟发展的对象主要是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中上层知识分子,从地区来讲,除了乌市,还在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发展,这个时期组织发展很快,随着盟员数量的增长,原来的新大、八农、新医三个支部已不能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如原来的新医支部就是先后划分出师大、中医学院、新工支部三个支部,新工支部后来又划分出石油学院和有色支部。八农支部划分出农科院支部。还先后新建畜科院、社科院、财院、区级机关、艺术学院、教育学院、科学院、铁路局、水电、石化总厂、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等支部(小组)和乌市筹委会,盟的组织以新的面貌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盟员的积极性。从1982年到1986年4月,盟员由55人增加到514人,增长了9倍。那个时期,区委会开会到会盟员非常踊跃,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当然在前期难免有些牢骚之言,由于“左”的思想还未肃清,个别同志还心有余悸,怕出乱子,区委会领导特别是马老,他说让人说总比不让人说好,发牢骚有他的积极性一面,绝不能扣帽子,可以正面引导,那个时期盟员心情舒畅,都愿意谈出心里话。
1986年5月16日——20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次代表大会。民盟中央执行局委员、组织部部长张纪城,宣传部部长黄景钧,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买买提明、邵言屏、王书科,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孟树林、韩有文出席会议,自治区民革、九三、民进、农工、民建和工商联领导到会祝贺,新疆医学院、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学院、新疆八一农学院、新疆石油学院、畜牧科学院等单位的领导也到会祝贺。这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0人,选出33名委员和5名候补委员。选举马梅荪为主委,徐百益,叶运生,朱振中、闫厚忠、祝源又为副主委,吴义英为秘书长,以及其它5名常委组成13人的常委会,这届委员会的特点是新老结合。新同志占到将近一半,随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形势发展的要求,当时有1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3人被推荐为全国政协委员,1人当选自治区人大代表,15人被推荐为自治区政协委员,其中3人任常委,1人任政协副秘书长。还有一些盟员当选或被推荐为市级、区县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的盟员被推荐为各级的特邀检察员和监察员,这段时期,区委会机关逐步健全,工作重心转移到围绕新疆的经济建设参政议政,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政治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我们发展的盟员素质都比较好,在工作单位多是骨干力量,不少盟员还获得各种荣誉称号,有的获五一劳动奖章,有的获国务院和自治区津贴,有的发表专著和论文都获得各种奖励。最近被推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石玉湖也是盟员。截止1986年4月底全区盟员数由盟区委成立之初的55人增加到514人;4年间,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25%,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建立了17个直属基层组织。
选拔和培养后备队伍,是盟组织的长期任务。我们采取由基层组织推荐,经过组织考察,建立了一批后备力量,并推送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自治区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并在这期间增选了副主委,常委和委员,使他们有一个盟务工作锻炼的机会。做为接班的准备,我们叫做加长板凳,这就为换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交流盟务工作的经验,相互学习,从1984年开始,西北五省,每年举行一次盟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同时还邀请一些盟务工作搞得好的省参加,效果很好,随着西部大开发,这种会议也扩大到西部各省交流会。为了提高专职干部的素质,尽量派专职干部参加盟中央召开的各种专业会议和举办的学习班,取得明显效果。
1992年2月10日——13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代表大会,民盟中央副主席高天出席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阿木冬•尼牙孜,自治区政协主席巴岱出席会议,自治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到会祝贺。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同志亲切接见了高天和马梅荪同志;会后,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接见了高天和新一届民盟区委会领导班子全体组成人员。大会出席代表120人,选举产生委员33人,常委13人,马梅荪当选为主委,徐思益、叶运生、闫厚忠、朱振中、祝源又当选为副主委,周志圣任秘书长。本届区委会领导班子组成人员的突出的特点是在33名委员中,老盟员(指五十年代)入盟的只保留了三人,其余30人都是八十年代入盟的新盟员,平均年龄下降很多,实现了年轻化。
这期间的盟务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为主,积极配合政协的参政议政,组织力量开展社会调查,提出提案,不少提案得到党委的重视, 有的获得优秀提案奖。
这期间有1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3人被推荐为全国政协委员,1人当选自治区人大常委,2人任自治区政协常委,15人被推荐为自治区政协委员,有更多的盟员当选或被推荐为市级、区县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参政议政提供了广阔的场所。
我们还开展了扶贫,办学等社会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组织发展仍以巩固和发展相结合,区委会领导和专职干部深入基层协助开展工作,并解决实际问题,少数基层组织由于缺乏经验或盟员过于分散,退休人员多等原因未能正常开展活动,区委会就帮助他们开展联系活动,促进工作的开展。机关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制定了工作制度。截止1991年底,全区盟员数为972人,比1986年增长了189%,相继建立了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市三个市委会,直属基层组织由1986年的17个增加到29个。五年间,涌现出了一批组织机构健全,成员素质较好,党盟关系十分密切的基层组织,但也有少数基层组织由于缺乏经验或盟员单位分散等原因未能正常开展活动。
1982年9月——1995年1月先后成立了:八一农学院支部、新疆医学院支部、新疆大学支部……石河子市委会……畜科院小组、乌鲁木齐市委会、昌吉市委会……区级机关总支……水校支部、环保支部、盟区委机关支部(以上按时间顺序),共计3个市委会,1个总支,26个支部,4个小组。
1997年2月14日——16日,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民盟中央副主席吴修平到会祝贺,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周声涛,副秘书长买买提明•玉素甫,统战部部长秦国学,副部长马长发,自治区人大副主任马学亮,政府副主席玉素甫•艾沙,政协副主席毛德华,副秘书长包尔哈孜及自治区工商联的领导出席开幕式,出席大会代表125人,大会选举产生的由33人组成的民盟新疆区委会委员,朱振中任新一届区委会主委,李祥瑞、闫厚忠、火树华、周志圣、王正荣当选副主委,周志圣兼秘书长。与前三次代表大会不同的是,朱振中当选八届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成为新疆民主党派历史上第一位副省级领导,实现了零的突破。这次会议,五十年代的老盟员全部退出领导班子,完全实现了新老交接。我在区委会任专职干部十年,也划了一个园满的句号,退了下来。
总的来说新疆民盟从解放初到1996年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952年到1957年是初建阶段,1957年到1982年是停止阶段,1982年到1992年是发展阶段,1992年到1997年是巩固阶段。截止到1996年底,全区共有盟员1194人,比1992年的972人增加222人,增加22.84%。为培养后备力量,通过届中调整,增选了5名骨干为民盟区委会委员,还增选了2名常委和1名副主委。
2002年5月28日—30日,民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在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这是进入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换届大会,对巩固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意义重大。本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民盟区委会委员的组成,是区委会成立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大会选举产生了由33名委员组成的新一届盟区委会领导班子,有15位老同志退出了领导班子,为了民盟的事业后继有人,他们表现出了宽广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在随后举行的五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主副委,任命了秘书长,朱振中任主任委员;王正荣、董永茂、陈旗、张立斌、金茂强任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由王振荣同志兼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王维诚,社会服务部副部长盛奕庆出席了会议。王维诚副主席致贺词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艾斯海提•克里木拜,人大副主任海力且姆•斯拉木,政府副主席达列力汗•玛米汗,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张玉忠,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马长发及自治区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大会开的很成功,顺利完成了组织换届,实现了政治交接。本次代表大会新选举产生的民盟区委会委员的组成,是盟区委成立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在当选的33名委员中。新当选的委员17人,占委员总数的51.51%,平均年龄46.76岁,比上届下降了2.18岁;常委13人,平均年龄48.31岁,比上届下降了9.77岁;主副委平均年龄47岁,比上届下降了10岁(按换届年计算)。
截止2003年7月31日的最新统计,全区共有盟员1255人,比1996年底时的1194人增加了60人,5年半平均净增率为0.91%,完全符合1996年8月各民主党派联合下发的《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的精神。
二、新疆民盟的特点
新疆民盟与内地民盟相比,其产生、发展的过程有他自身的特点,大致表现为:
1、区级委员会成立较晚。民盟新疆区委会于1982年2月成立;
2、盟员数量较少,分布相对集中,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的盟员占到盟员总数的95%以上;
3、组织基础不同于内地,内地省份的民盟组织是以民主革命时期的盟员为基础,而新疆的民盟组织是以支援新疆建设的盟员为基础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三、几点体会
1、民盟既是参政党,一切都要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重点开展工作,要尽职而不越位,切实而不表面,帮忙而不添乱,与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共同为一个奋半目标努力工作;
2、要讲团结,特别是领导班子的团结,这样才可以带动全体盟员的团结奋进,不团结就会出乱子(举例:第一届,九三,民革换届失败);
3、要倾听盟员的声音,平等对待,耐心解释,不能搞行政命令(举例:为候选人的推举和确定,有盟员在代表大会上说,怎么相信区委会推举的人是好的)。
总之,新疆民盟在新疆的教育、科技的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特别是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局上是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