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在“九·一八”事变87周年前夕,2018年9月16日,中国民主同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支部20多位盟员在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委员、民盟新疆常委、科技委员会主任、支部主委李卫红研究员的带领下,来到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白水涧古镇开展了“重温革命历史·坚定初心使命”考察活动。民盟中央委员、自治区政协委员、民盟新疆区委会专职副主委尤江斌应邀参加活动。
白水涧古镇,位于柴窝堡——达坂城盆地的南端,地处天山脚下,扼进出天山的关口,也是南北疆的分界线,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中道的必经之地。北去90公里直达乌鲁木齐,南越天山90公里就是吐鲁番盆地。白水镇历史悠久,据敦煌莫高窟出土的唐代碑石上记载:“公元640年前,唐王朝平定高昌,设置西周以后,在西周境内设白水镇”。它还是一个著名的老风口。当地民谣这样说:“达坂城、老风口、大风小风天天有,小风刮歪树,大风飞石头”。这里每年大风日平均有151天之多,最高风力12级。由于长期受风力作用,这一带的树均不高,树干向东南方向倾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达坂城“三怪”之一“歪脖树”,又称为“马刀树”、“风向树”。它占地面积750亩。举目即是仿唐代的门楼,极具西域特色。护城河、吊桥、烽燧、兵器台等再现当年“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的盛唐边关军镇的威武雄姿。军屯人家更是体现了当年唐朝士兵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站在城门楼上远眺,北部有巍峨庄严的博格达雪峰,俯看是水草丰美,湿地连片,绿林密布,溪流淙淙和广袤草原美景;待到明月初上,更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美景色。白水涧古镇还有湿地园区,保持着生态原貌,水溪上架木桥,湿地上铺设木板小径。“小桥流水人家”,与刚毅的天山山脉和雄伟的博格达峰产生强烈的刚柔并济之美。
盟员们仔细考察了白水涧古镇内的白水驿站、茶肆、马厩、民族手工艺作坊等,军屯人家、唐代白水涧古城遗址。参观了民俗陈列馆、王骆宾艺术馆,认真聆听了王洛宾艺术馆负责人对西部歌王——王洛宾传奇一生的故事介绍,大家对王洛宾坎坷的人生有了进一步了解。王洛宾先生虽然历经苦难,但丝毫没能动摇他对事业的热爱,他豁达开朗的人生观、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爱国情怀使大家深受鼓舞和感动。他的一首西域民歌《达板城的姑娘》唱遍大江南北,让默默无闻的偏远小镇达板城名扬天下。
在小憩时,盟员们进行了座谈,民盟新疆区委会专职副主委尤江斌介绍了达板城古镇的历史和发展。并用自己工作中的经历告诉大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大家从自身工作出发,踏踏实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支部主委李卫红介绍了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号召大家勿忘国耻,爱我中华,不忘革命历史,坚定初心使命,继续携手向前,在工作中传播正能量,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他们强调:2018年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民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成员的一份子,要始终坚持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紧密合作、团结奋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贡献!
新老盟员畅所欲言,每人都谈了感想。支部组织委员杨玉海副研究员分享了今年她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她说,通过这样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首先是丰富提升了自己政治理论知识和水平,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国情和文化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次是触动了心灵积极心态,让自己用开放欣赏的心态对人对事。盟员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不负民盟期望,立足本职工作,勇于担当,义无反顾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新疆的稳定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此次活动本着简朴务实、凝心聚力的宗旨,促进了盟员之间的了解和互动,加强了盟员们的政治共识,传播了正能量,起到了吸引人、感染人、鼓励人的积极作用,同时提升了支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民盟中科院新疆分院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