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民盟乌鲁木齐市委广大盟员始终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连日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用坚守诠释忠诚、用果敢履行使命、用智慧战胜困难,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盟员的责任和担当,在平凡岗位上奉献不平凡的力量。
今年4月,新增确诊病例的消息让整个乌鲁木齐市蒙上了一层阴影,民盟乌鲁木齐市委会头屯河区支部盟员刘博收到了所在单位经(头)区城市管理局通知的疫情相关消息,正处于手术恢复期的他原本在家中修养,刘博第一时间决定前往收治全市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帮忙。按他自己的想法,人不能闲着,一定要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就在进入方舱医院之前,刘博的母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刘博心痛万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按时前往方舱医院工作。就这样,刘博在匆匆处理完丧事之后,忍着亲人离世的巨大悲痛如约到达了方舱医院。
进入方舱医院后,刘博成了志愿者队伍中消杀组的组长,每天带领着志愿者们对医院所有场所进行消杀、完成方舱内的垃圾清运工作,8人的小组分工明确,目标一致,配合默契。志愿者们个个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大家都知道来这里当志愿者,对自身和家庭来说,风险有多大?可这些事总得有人去做啊!
同样进入方舱医院的还有民盟乌鲁木齐市委米东区支部主委谢怡军,这已经是他奋战在一线的第四个年头了,刚刚结束“访惠聚”工作的他在接到疫情报告的第一时间,立即赶赴一线指挥,开启2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节奏。在方舱隔离点,谢怡军担任防疫工作组组长,数据分析、疫情研判、调度指挥、工作部署...尽管累到嗓子沙哑,他也从未放慢过“抗疫”的脚步。
在乌鲁木齐市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像刘博和谢怡军这样的盟员还有很多,为众人抱薪柴于风雪,聚微光以暖人心,无怨无悔的付出。
每次疫情需要封控,社区便成了最忙碌的“战场”,社区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居家隔离居民的粮油蔬菜、基本生活用品都需要靠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保障,辖区内所有居民核酸的采集、数据的上传、比对,都需要社区工作人员来完成。
在祥和社区有7000多居民,而工作人员只有43人。有居民因社区核酸采集排长队对程钟剑发起了牢骚,尽管满心委屈,但受到责备的程钟剑只是耐心解释。作为社区主任的程钟剑有家不能回,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他很是疲惫。另一边东站北社区的兰江怡也同样忙碌,相比于祥和社区,兰江怡要面临更多的居家隔离人员,光是500多名居家隔离人员的档案就摆满了社区的档案柜,兰江怡副主任需要做好全部隔离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除了社区,村庄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样面临考验。清晨5点,乌鲁木齐县教育局驻板房沟镇合胜村工作队副队长芦佳晔,正在为今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做准备,只见她熟练的做着自身的消杀工作,准备好一天所需的棉签、试管和消毒工具。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她和同事们便要开始一天的核酸检测工作。
西八家户路东社区主任查峰更是长期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上,全面参与了优化完善基层疫情防控组织架构、制定完善本辖区疫情突发处置工作方案,有序推进疫情排查、流调溯源、闭环管控、监测预警、疫苗接种、健康宣教、环境消杀等各项工作,织紧织密基层防控网络。
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意义重大。只有将每一个密切接触者找到,才能有效控制疫情。高新区(新市区)卫健委医政科(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科)副科长付煜就是在防疫一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一员。
流调工作期间,她没有回过家。为了第一时间围堵病毒,她和同事们抽丝剥茧、分秒必争。为了抢时间,通宵图侦是工作常态。面对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她和图侦警官反复甄别、认真查看,坚持做到规范、严格,既不漏掉一人,也不盲目扩大范围。每一次查找都争分夺秒,每锁定一名接触者和重点人员都感觉是排除了一枚定时炸弹。
疫情结束之后,刘博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办理着案件;程钟剑主任、兰江怡副主任和查峰主任还在社区为百姓服务;芦佳晔副队长继续着自己“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工作,谢怡军副局长依旧在自己单位奔忙,付煜副科长继续充当着人民健康与国家安全的卫士。在乌鲁木齐市疫情防控第一线,有上万名社区工作者在上千城乡社区日夜值守,有数万志愿者在封控区冒疫奔忙,有不计其数的工作人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默默的进行“扫码”、“消杀”、“核酸”,他们共同筑起了基层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回归日常、回到平凡,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面对危难挺身而出的凡人。是每一颗护佑生命的仁心,成就了“清零”的夙愿。哪有什么“抗疫”的成功经验,不过是无数个平凡岗位的他们组成了强大的力量,才成就了强大的我们。(民盟乌鲁木齐市委会 韩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