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发挥优势建言献策——民盟新疆区委会2024自治区两会议政建言录

发布日期

编者按:

1月30日,亚洲中心时报5版议政以专版形式报道民盟新疆区委会在2024自治区两会的议政建言,本号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微信图片_20240130175310.jpg

2023年9月,民盟新疆区委会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考察学习活动。图为区委会主委张慧(左三)与考察组一行在上海市北高新园区等地考察学习。

微信图片_20240130175247.jpg

2023年5月,民盟新疆区委会调研组赴哈密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监督调研工作。图为调研组走访巴里坤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微信图片_20240130175251.jpg

2023年8月,民盟新疆区委会调研组赴哈密市伊州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监督调研。图为调研组在伊州区大型商超调研。

微信图片_20240130175549.jpg

2023年5月,民盟新疆区委会围绕智能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工作开展调研。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
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绿色之翼”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实现“双碳”目标、优化能源结构、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产业。如今的新疆大地,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一系列重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盟新疆区委会建议,要瞄准新能源技术发展方向,推动构建新能源产业新生态,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绿色之翼”。
  “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意义重大,是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把握引领能源革命与科技产业变革前沿的重要选择。”民盟新疆区委会认为,新疆新能源发展优势突显,前景广阔,新能源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但还存在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业扶持政策不够精准、新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不高、新能源领域人才不足等问题。
  民盟新疆区委会建议,在新疆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实验室和研发平台,加大对产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的支持力度,推进高效太阳能电池、先进风电设备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动关键基础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升级,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和相关产业链发展,实现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绿色发展。增加对新能源开发利用的财政支出,加大企业研发和应用的扶持,建立健全相关财税激励政策。加快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大力开发关于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
  “人才是第一资源,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离不开高端人才支撑。”民盟新疆区委会表示,要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完善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引导新能源企业和区内外高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增强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时利用政策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实现以产聚才、以才兴产。

◇关键词:防沙治沙
坚持不懈防沙治沙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我区通过推进防沙治沙,实现了‘绿富同兴’,交上了荒漠化治理的绿色答卷。”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盟新疆区委会呼吁,在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同时,继续加大防沙治沙工作力度,切实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更好建设美丽新疆。
  近年来,新疆依托“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开展荒漠防治工作,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绿洲综合防护林体系,全疆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2022年底,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新疆荒漠化土地减少195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2平方公里,首次实现“双缩减”,结束了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区的历史。
  “近年我区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荒漠化防治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我区沙化土地面积大,基础设施薄弱,沙漠化土地治理投入高、见效慢、易反复,难度大、任务重,新疆的防沙治沙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民盟新疆区委会认为,要加大对新疆防沙治沙工作的政策与专项工程支持力度,大幅提高新疆防沙治沙投入补助标准,同时在新疆城镇化和沙产业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和税收支持,有效解决防沙治沙工作专项投入不足的问题。
  “要因地制宜发展沙产业,实现生态保护和增收致富的有效结合。”民盟新疆区委会建议,科学规划并统筹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治理生态工程,加快推进成熟沙产业模式的推广示范与高质量发展,探索水-能-粮-生态协同发展模式,使沙漠经济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民盟新疆区委会还建议,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科技支撑,强化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水资源和沙尘天气的影响机制和沙漠化土地发生机理的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沙漠化防治共同体;加快构建完善沙漠化监测系统、防沙治沙技术标准体系与大数据平台,做到现状家底清晰、发展趋势清楚、治理进度明了和防治绩效可评。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打造“农-林-牧”复合基地 推动昆仑山北坡农业提质增效
  “昆仑山北坡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是环塔里木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谋划好昆仑山北坡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农业提质增效,对助力区域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保障国家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盟新疆区委会呼吁,推进昆仑山北坡区域加快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造福当地群众。
  昆仑山北坡区域包含和田地区、且末县、若羌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及第二师3个团场,这一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民盟新疆区委会表示,当地存在农业产业布局单一,水资源利用率低,风沙危害严重等问题,亟需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民盟新疆区委会建议,壮大特色农业并加快完善产业链,系统打造昆仑山北坡三大“农-林-牧”复合基地。一是以若羌县和兵团第二师36团为依托,发展以优质红枣生态林果业与蔬菜副食设施农业相结合的“农-林”复合产业体系;二是以且末县和兵团第二师37、38团为依托,打造基于高标准农田和农区养殖畜牧业、防沙治沙林草复合生态药业为一体的高效农、林、牧、饲草产业基地;三是以和田地区及昆玉市为依托,打造区域高标准节水农田、饲草及农区养殖畜牧与红枣、石榴、核桃为优势品牌农产品的高效特色“农-林-牧”结合的新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四是加快发展与第一产业相配套的主导产业,加大区域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和产业开发力度。
  民盟新疆区委会还建议,在绿洲-荒漠过渡带推广梭梭与大芸种植相结合的、集防沙治沙林草生态建设与生态药业为一体、“生产-生态-教研-绿化”于一身的绿洲边缘生态农业带;充分发挥风、光等能源资源优势,发展设施农业和现代化智能大棚,促进“水-能-粮”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增强农业水土开发综合效能和绿洲生产力。

◇关键词:生态建设
做好无害化处理,矿井水也是资源
  “当前高矿化度矿井水被当做一种污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来很可能出现这些水不够用的局面,因此必须把它当成一种资源来对待,通过妥善科学处置实现变害为利、循环利用。”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盟新疆区委会建议,通过合理利用高矿化度矿井水,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推动矿井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高矿化度矿井水是指溶解性总固体(含盐量)≥1000mg/L的矿井水。”民盟新疆区委会表示,新疆在第四纪地质构造过程中土壤普遍含盐量较高,同时地下水普遍成高矿化度水平,如距离罗布泊很近的哈密大南湖区域,只要是在该区开展生产经营就无法回避伴生的高矿化度矿井水。而经过处理后的矿井水可以用于地面消防、矿区绿化、矸石山防尘、洗煤用水……这样一来,污水不用外排就能得到净化、利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利用处理过的高矿化度矿井水,在哈密、塔中沙漠石油公路旁高矿化度矿井水种植沙生植物,已经试点成功。
  但由于矿井条件、处理成本、技术成熟度等制约,高矿化度矿井水利用率差异较大,部分煤矿矿井水实际利用率依然偏低。为此,民盟新疆区委会建议,统筹生态保护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矿化度矿井水由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并逐渐将矿井水利用贯穿煤炭生产全周期、全过程,为建设绿色矿山、生态矿山、优美矿山提供稳定的水资源。

◇关键词:文化润疆
打造新疆系列文化品牌 助力文化润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疆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近年来,新疆在推进文化润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深入挖掘文化传承、系统打造文化品牌、形成地方文化特色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民盟新疆区委会在向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的建议中呼吁,立足鲜明文化特质,打造新疆系列文化品牌,对于推进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民盟新疆区委会建议,深化红色文化建设,彰显“新疆红色”品牌。成立红色文化研究机构,形成红色文化研究组织体系,加大对新疆红色文化研究的扶持力度,以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喀喇昆仑精神和柯柯牙精神、沙海老兵精神等为重点,打造具有本土特色、富于时代内涵、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红色工程。挖掘优秀历史文化,彰显“新疆历史”品牌。围绕新疆多元文化交融历史,打造西域都护府、伊犁将军府等历史遗迹精品;围绕佛教文化在新疆的传承历史,打造尼雅遗迹、策勒小佛寺、吐鲁番石窟等实物传承精品;围绕文物、人物和史实,打造一批历史性典型人物、重点文物和展馆文化精品。
  民盟新疆区委会认为,新疆形成并传承了独特的具有民族风情、体现民族精神、反映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疆地域文化的特色品牌,要拓展地域文化建设,彰显“新疆特色”品牌。此外,由于新疆地域广阔,其“三山夹两盆”的地貌造就了独特的生态景观,要大力提升生态文化建设,彰显“大美新疆”品牌。
  “新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异彩纷呈、类型多样,打造新疆系列文化品牌,可以更好展现新疆文化蕴涵的历史之韵、民族之融、人文之美。”民盟新疆区委会表示。

◇关键词:职业教育
深化产教融合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民盟新疆区委会围绕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目前我区职业教育已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截至2021年底,全疆拥有各类公办职业院校297所,民办学制类职业学校16所,在校生57.33万人,为新疆培养了众多能工巧匠。“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民盟新疆区委会在向大会提交的建议中指出,我区职业教育工作还存在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应、“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下校企间合作耦合度不高等问题。
  “要立足企业需求,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盟新疆区委会认为,要通过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专业对口发展的协同性,实现学院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双师型”,同步聘请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成为学院“双师型”的专业课教师;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依托优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基层生产一线现场感知如何将课堂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一线实践中,提高知识融合度。
  民盟新疆区委会建议,立足新发展形势,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要求,积极布局新兴专业。以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与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筹备成立一批实体项目,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科技储能产业学院等,以此为依托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高地,储备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积极打造碳中和领域新能源技术、运用、推广的示范平台。
  “立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全力推进高质量企业与学院共建共享。”民盟新疆区委会还建议,要引企入校、在校办企,把学院建在园区里、专业设在产线上,汇聚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把教学、生产、服务、应用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微信公众号